1975年,吴华夺在陕西省军区挂职多年配资头条网站,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彻底洗清几年前扣在自己头上的冤屈。如果这件事能得到落实,他希望能够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,过一种平静的生活。
自“九一三事件”之后,他结束了在工厂的劳动,被任命为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。按照他之前的级别和职务来看,这显然是一次降职安排,也足以说明他头上的帽子并未完全摘除。周总理曾对他说,出来工作,先不要在意职务的高低。
1962年,吴华夺已是南京军事学院的教育长,职位达到大军区副职,属于兵团级别,而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只是副军级,职务等级降低了两级,待遇也并未按照副司令员标准执行。
尽管担任省军区副司令员,他实际被安排到省国防工业部门工作。陕西作为三线重点省份,辖下有62个工厂和研究所,吴华夺担任副主任,协助省军区政委颜金生,统筹管理整个工作体系。
颜金生与吴华夺资历相当,1964年由军政委调任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,随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,1970年调任陕西省军区政委。五年后,他调往新疆军区任副政委,兼总政部副主任等重要职务。
展开剩余73%吴华夺上任后,主要致力于消除派系纷争,加强内部团结,推动生产发展。他每天工作超过十几个小时,几乎走遍了全部六十多个工厂和研究所,对每个单位的生产内容和进度了如指掌。
然而,几年来头上的“帽子”依然没有摘除,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。1975年,他决定亲自到北京争取落实政策。在北京期间,他多次奔走于总政部和军政大学之间,但问题仍未解决,反而职务发生了变化。军政大学政委唐亮简单地告诉他:“回去吧!你的任命已经下来了,到兰州军区任副司令员。”
吴华夺起初以为这只是开玩笑,自己的问题还没解决,怎么突然就被任命为军区副司令员了?他怀疑是不是有人不想真正处理他的事情,只是在敷衍自己。唐亮没有多说细节,他只得向老战友、副总参谋长胡炜打听,最终才弄清了整个情况。
说起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这个职位,1969年南京军事学院撤销后,他被调任军区副司令员,但到任后却没让他真正上任,反而又被派去工厂劳动。那个年代,很多事情处理得很模糊不清。如果是因为某种原因,他为何又能在几年后复出,并被任命为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?如果不是,那为何不直接让他在陕西工厂工作,干嘛要多此一举?
无论如何,原本打算离休的他,既然恢复了官职,也只能继续坚守岗位。
到任兰州军区后,吴华夺主要负责军区的动员和民兵工作。兰州军区管辖着800多公里的边防线,边境多是荒漠和戈壁,人烟稀少。为了了解民兵工作的实际情况,他亲自深入边防地区调查。有人劝他长途跋涉不必每个点都去,他却坚持说:“不去怎么行?不看不问,怎么能真正了解情况?”
民兵工作由军区和地方双重领导,他在加强民兵建设、提高训练和战斗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由于民兵们需要种地或从事其他职业养家,他深入民兵家庭,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,尤其关注训练误工带来的收入损失及补偿问题。
如果用16个字来形容吴华夺的一生,那便是朴实无华而又坚韧不拔。
解放后,他在南京军事学院任职。那时家里人多,全家开销都靠他一个人的工资。来家里做客的人多数是军事学院的同事或学员,他总是说:“我们家就是你们家!”决不会让客人在饭点饿着肚子走人。
工作和生活中,他没有一点架子。有些人当了官就自视甚高,他却和司机们打成一片,学着腌菜、泡菜、做豆瓣酱。每次来北京开会,不少老战友和部下都来看他,萧克还夸赞道:“你的人缘真好!”其实,很多都是他在南京军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员和战友。
对自己和家人,他从不搞特殊化,要求思想上不能骄傲自满。儿子想当兵,但因年龄不够,想走后门,他却说:“两年后你光明正大地从前门当兵走。”
在军事学院工作期间,他深知没有文化知识难以胜任工作配资头条网站,便利用业余时间补习,边工作边学习,先后取得高级系和基本系两份毕业证书。刘伯承院长对他的刻苦学习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