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大象新闻报道,美国政府决定对马来西亚、柬埔寨、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。太阳能电池和面板产品将面临根据产品原产国而定的“反补贴税”:越南为395.5%,泰国为375.2%低息配资公司,马来西亚为34.4%。由于“拒不配合调查”,来自柬埔寨的太阳能产品将面临3521%的关税。一些主要制造商还将面临针对特定公司关税。位于马来西亚的晶科能源公司面临41.56%关税,位于泰国的天合光能面临375.19%的关税,位于越南的晶澳太阳能公司可能被征收约120%的关税。
新关税政策直接剑指中国,迫使四国在站队问题上做出最后选择。这场关税风暴源头,要追溯到一年前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太阳能公司。这家全美最大光伏企业的CEO在国会听证会上捶胸顿足:\"中国通过东南亚四国向美国倾销太阳能板,每进口一块电池片,就有一个美国工人失去饭碗!\"他身后大屏幕上,赫然显示着中国晶科能源在越南工厂的航拍画面。韩企紧随其后,指控中国\"借道东南亚规避关税\",一场针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围猎悄然展开。
泰国(资料图)
但这些国家到底做了什么,值得美国如此痛下狠手?他们和中国走得太近了。我国最高领导人先后访问了越南、马来西亚、柬埔寨三国。不仅签下了数十项战略合作协议,还直接将双边关系推向“共同体”新高度。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重要窗口期,中马确立了“高水平战略命运共同体”。同时还与柬埔寨强化了“铁杆友谊”,文化、经贸、安全全方位提升合作层级。这些国家在太阳能产业上的快速发展,其实早就是“中国制造”链条的一部分。
然而,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恐怕很难打响。一方面,东南亚四国并非毫无还手之力,泰国已主动推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,释放出不满信号。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根基深厚,不会轻易因美国的关税威胁就放弃与中国的友好合作。另一方面,美国自身也将遭受反噬,美国国内对太阳能产品需求旺盛,本土生产能力却难以满足,加征高额关税后,进口太阳能产品价格飙升,最终成本将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和相关企业身上,阻碍美国自身的“能源转型”进程。
美国街头(资料图)
更滑稽的是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还引发了美国的内部分裂。纽约州总检察长詹姆斯直言,总统无权“随心所欲提高税收”,10余州联合诉讼,直指其违反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。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在之前,加州就因关税问题起诉过特朗普政府。这些诉讼不仅反映出联邦与美国各州的权力博弈,更说明,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,正在撕裂美国自身的政治经济体系。这场关税闹剧的本质,是美国单边主义的破产。
但特朗普没有想到的是,这次东南亚几个国家根本没吃这一套,美国所认为的“惩罚手段”几乎变成了自娱自乐。越南总理范明政更是当场表示,中美矛盾不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,越南不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违反本身与其他国家的承诺。范明政的意思很明显。中越刚刚签订了40多份合作协议,24年贸易额超越了2000亿美元,同时越南还做过中方是越南外交的优先方向、最大贸易伙伴等承诺。因此范明政的潜台词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美国波音飞机遭中国“退货”,马来西亚和印度像看到机会一样,想趁机接盘。他们希望通过服软,来换取美国的关税优惠,但这种想法未免太天真了。20世纪80年代,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较大,于是美国对日本施压要求签《广场协议》。日本为了维护与美国的关系,选择了服软。协议签署后,日本就迎来了著名的泡沫经济时代,日元大幅升值,出口产业竞争力下降。而等泡沫破裂后,日本经济就陷入长期停滞,错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